11月13日,濰坊高新區新聞辦召開高新區教育體育事業全面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濰坊高新區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超介紹了高新區在教育教學、體育事業等方面的舉措成效和突出特點。
教育關系民生大計,體育造福人民健康。今年以來,高新區心系民生福祉,持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激發體育事業活力,扎實推動教育和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教育事業

一、不斷擴充優質學位
為了讓孩子們有學上、上好學,高新區教體局通過騰挪空間、學校建設、調整片區等多措并舉,全力擴增學位供給。近3年規劃建設學校幼兒園36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6萬個、學前教育學位7200個。新建校更加體現現代設計理念,更好地滿足育人需求。
二、加快優秀人才集聚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動高新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聚焦四大關鍵要素,一是在全市率先啟動“校園招聘”工作;二是面向全國公開引進名師、名校長,持續優化教師年齡、學歷、學科結構;三是不斷創新音、體、美教師招聘形式;四是專項招聘心理健康教師和小學思政課教師,確保每個學校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
2020年以來,教師隊伍持續擴容,累計招聘事業編和聘任制教師1700余人,實現教師總量翻一番。
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聚焦師資培訓,教育發展動力強勁。近年來,高新區在國家、省、市的教育課題立項數占比居全市前列,在各級教育教學大賽中,教師獲獎比例實現穩步提升,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全市高位。
全面推進“悅動啟慧”運動促進健康課程,讓孩子們清晨起來第一堂課“不進教室進操場”,點燃孩子全天成長活力,區內體質健康抽測優良率實現3年連續增長。
四、提升教育服務品質
大力推行“一鍵報名”,搭建“零證明”快捷通道,簡化提報流程,僅需輸入學生姓名、身份證號即可完成入學報名,新生入學全程網辦、家長“零跑腿”。多孩同校、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等線上申請,大數據自動核驗后自動確認,無須通過線下申報
kaiyun·開云。在接種工作上,今年實現入托入學預防接種“無證明”查驗。
高度關注校園安全環境的治理,今年以來實施了校園安全“6S”精細化管理,并對食品安全、膳食經費管理、校車安全、防溺水等工作開展專項整治。目前學校食堂全部實現明廚亮灶,大宗食材統一采購,食材購置成本有效降低。
高新區還在全市率先實施民辦幼兒園資金監管,截至目前,全區民辦園51所,50所開設資金監管開戶,占全區民辦園總量的98.03%,監管賬戶余額約1260萬元。
體育事業
01
場地不斷擴大
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多體育運動的“源頭活水”,高新區統籌場地資源,將學校的體育場地面向社會開放。2024年7月以來,高新區22所公辦學校根據校情,一校一案,將室外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共向社會開放籃球、足球、排球場地等77塊,開放田徑及健身器材室等其他類型場地共18塊。社區居民通過“線上+線下”預約的方式到學校運動健身,周末日均鍛煉人數約在2000人左右。截至目前,體育場地預約量超過15000次,承辦各級協會及周邊社區籃、足、羽等賽事20余次。
02
賽事更加精彩
高新區積極開辦賽事活動,打造高新品牌,“月月有活動、常年不間斷”的賽事局面正在高新區徐徐展開。今年以來,“鳶翔杯”乒乓球系列賽事活動、第十五屆“正榮府杯”男子籃球聯賽、第二屆高新區家校融合男子籃球聯賽、高新區“和美家園”社區(農村)國際象棋等級賽、第十六屆東俊杯少年足球邀請賽、自行車耐力挑戰賽、健步行等有影響力的群體賽事活動如火如荼,全區共組織各類賽事活動200余場,參賽群眾近3萬人。同時,全國數獨錦標賽、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籃球項目資格賽兩項國家級賽事也相繼落戶高新,高新區賽事活動承載力和影響力大大增強。
03

管理日益規范

高新區積極探索實施“1+2+N”體育社會組織建設模式,努力推動區級、鎮街、社區三級體育總會和單項體育協會建設,加快多元化、規范化的體育社團組織延伸覆蓋進程。今年新增籃球、體育舞蹈、射擊協會3家,區內單項體育協會數量達到10家,健身氣功、廣場舞、武術等健身隊伍40多個,體育社團不斷涌現,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正逐步形成,全區體育運動熱情高漲澎湃!
下步,高新區將繼續關注群眾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同社會各界一道,共同推動高新區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發布會|濰坊高新區:推動教育體育事業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邁進!》
閱讀原文